国家民委安排部署“三项计划”以来,甘肃省分别制定了3个实施意见,成立了协调工作小组,召开了推进会,组织实施省级示范项目,3年来,共安排资金约1500万元组织实施120个项目,指导各地创新开展促“三交”活动。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甘肃体验项目。图片来源:甘肃日报
“我们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依托,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为桥梁,以旅游促三交计划为纽带,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甘肃省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宇卫说。
甘肃省创新开展示范引领,实施了“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创建活动,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和命名办法。积极打造实践基地,指导各地依托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凉州会盟纪念地、红西路军纪念馆等各级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打造了239个各具特色的各族青少年实践交流基地,新开发400多个研学课程,打造研学线路200多条等;组织实施青少年冬(夏)令营、结对“手拉手”等示范项目,开展了“民族团结同心营”“同播石榴籽 同筑中国梦”等交流示范活动,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不断推进‘三项计划’走深走实,使之真正成为民族工作促‘三交’的亮丽名片。”王宇卫说。
作为我国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深圳市56个民族成分齐全,各族群众在深圳已实现较好的互嵌融合。
广东省深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吴欢表示,深圳大力推进实施“榴·深”计划,推出“来深指引”等八大行动计划,开展全链条服务,不断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四点半课堂”上,小朋友们在上非遗文化分享课。 翰岭社区供图
深圳市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激发区、街道两级工作主动性,在每个街道打造一示范社区、一示范园区、一示范企业、一创建模范人物“四个一”。通过组织开展“民族共舞·南山同行”2025深港澳各族同胞民族歌舞嘉年华、五十六个民族“棋”迎新春围棋主题交流活动、石榴籽公园创建暨“心连心”民族团结林植树活动、“吉祥光明 妙抱Hong运”民俗庙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深圳市坚持“来了深圳·都是一家人”的工作理念,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共享、社区民族事务服务、流出和流入地互动协作等管理服务平台,将民族公共事务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积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吴欢表示,2025年,深圳将深入实施“榴·深”计划,鼓励各区打造一区一民族工作品牌,健全多层次服务管理体系,为来深圳的各族群众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引导各民族群众安居融居、实现全方位嵌入,让他们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