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龙纹扁足鼎及其上的饕餮纹图案。图源:人民日报
这些交错的文明印记,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某个族群的孤独前行,而是通过各族交往交流交融汇流成河,向心凝聚,奔腾不息。
此时此刻,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各民族传承创新、团结交融的生动故事仍在继续。
内蒙古草原上,蒙古族护边员手持先进的北斗终端,坚定地巡守着边疆,与古人用古老的狼烟传递信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云南独龙江畔,在5G基站的信号覆盖之下,独龙族少女自信地直播织锦,背景音里回旋着大山里传唱的古老木刻调。
考古专家用工业CT扫描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发现商代的青铜铸造融入了榫卯技术。
布达拉宫的藏族工匠们沿用传承千年的古法,精心加固着唐代的梁柱。
喀什古城的手鼓店里,维吾尔族老人热情地教游客击打《十二木卡姆》的美妙节奏,隔壁旅拍店的汉族少年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重温古城的往昔繁华。
大理三月街上,白族调子与彝族山歌在弥漫的茶香中和谐交织成一曲动人乐章。就连你们清晨背诵《论语》的琅琅读书声,也正通过便捷的云端课堂,与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族欢快的童谣产生奇妙共鸣……
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强大力量源泉,更是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少年心中的精神品格。
希望你们始终牢记习近平爷爷的殷殷嘱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希望你们始终怀揣着对中华文明的坚定自信,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之志。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