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在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018年5月5日,“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其中,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守正,本质上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核心原理和科学方法,确保理论创新不偏离正确方向。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的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2021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内核。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坚守党的初心使命与根本宗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无论理论如何创新,都始终围绕实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展开。
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这是2018年5月3日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院内拍摄的马克思雕像。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创新源于准确把握中国实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到改革开放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判断,再到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实际,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创新是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科技自立自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一系列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提出“新发展理念”破解我国发展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全球治理难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时代之问”的主动回应。
创新体现实践发展客观要求。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其创新不是抽象的理论推演,而是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实践成果上升为理论,再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形成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新征程上,要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2019年9月23日拍摄的“奋进新时代”花坛。
强化理论自觉,坚定信仰信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立足中国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继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创新成果的试金石。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紧跟时代步伐,回应世界之问。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人民立场,汇聚创新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因而也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力量。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倾听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利益诉求,让理论创新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展开,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