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配合,下好全省普法“一盘棋”。甘肃省民委将法治宣传活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牢牢把握“铸牢”主线,以党的民族政策为重点,以民族地区普法宣传为抓手,牵头谋划法治宣传活动,政法司法等部门积极参与,宣传媒体发挥优势,形成政法民族统筹、相关部门协同、新闻媒体联动的民族工作领域普法机制。全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坚持把法治宣传活动作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重点任务,紧扣以法治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主题,突出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法规,提升各族群众的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媒体深度参与,宣传规模、效果“双突破”。“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以来,累计邀请30余家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诸多网络名人参与,覆盖报纸、网站、客户端、短视频平台等全媒介形态。深度报道民族地区“石榴花开一家亲·法聚同心共发展”“爱国守法·普法先行”“法润童心”等专题普法活动,宣传内容实现“量质齐升”,累计触达受众超过5000万人次。创新引入网络名人和“法润石榴红”系列直播,构建“实地探访+云端对话”融媒矩阵,开展“网红普法”,提升法律传播的穿透力、覆盖面。
▲2025年5月19日,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稳实践”全媒体主题活动在兰州启动。来源:央广网
讲好普法故事,汇聚基层治理“新动能”。主题宣传活动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聚焦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以法治护航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深度挖掘“双语警务”“枫桥经验民族化实践”“亥时守护行动”等特色案例,将专业法治知识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鲜活故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3年来累计挖掘推广肃南县“一碗奶茶调解法”、临夏县“简案快办”机制等40余个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形成“报道一个点、带动一条线、辐射一个面”的治理经验传播效应,有效促进法治理念向基层延伸。
3年来,主题宣传活动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提高政治站位,是形成普法合力的基础保障。坚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民族领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总体要求,主动研究谋划,发挥各有关方面的职能作用,明确工作要求,突出宣传主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普法宣传,推动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民族领域普法宣传新格局。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开展普法活动。来源:甘肃高院
聚焦精准施策,是提升宣传实效的有效措施。遵循“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要求,紧扣“铸牢”主线,针对不同群体的认知差异与接受偏好,精准锚定其与社会治理创新、民族情感联结、群众切身利益的交汇点,用各族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打造可感知、可体验的民族工作领域普法模式,切实增强普法宣传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坚持守正创新,是深化普法宣传的重要导向。积极顺应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将普法工作与民族地区实际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案例剖析、政策解读、经验共享等多元形式,打造互动式、沉浸式宣传场景,推动法治理念深度融入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