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党员护边员张金山在边境线附近用望远镜瞭望。(受访者供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边疆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加强边疆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边境管控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边疆地区基层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广大边疆地区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加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把总钥匙。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边疆地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激发内生动力、融入国家发展格局,也要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凝聚人心,推动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边疆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大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路、铁路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及电网、新能源等能源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供水灌溉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能力,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支撑和赋能作用,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2025年1月11日,白族扎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右)在大理为游客介绍扎染技艺。 新华社发(郝亚鑫摄)
激活边疆文化创新活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要以创新驱动边疆文化繁荣发展。边疆地区民族众多,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新疆的十二木卡姆、艾德莱斯绸织造技艺,西藏的唐卡、藏戏,内蒙古的那达慕、马头琴制作技艺,云南的普洱茶制作技艺、白族扎染技艺,广西的壮锦等,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要加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边疆地区文化繁荣发展。深度挖掘、有效整合边疆文化资源,将现代科技、市场需求与传统元素融合,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彰显时代价值与边疆特色。通过文创产品、数字展览、沉浸式体验等多元载体,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加强边疆治理研究阐释,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2025年5月29日上午,在巴彦淖尔市举办的“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活动现场。新华网 石毅 摄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边疆人民幸福指数。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结合边疆地区实际情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补齐民生短板,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赋予边疆地区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聚焦民生加强政策扶持,支持边境中心城镇和村寨建设。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深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守护绿水青山,写好生态经济文章。边疆地区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年来,边疆地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绿色生态家园。同时,边疆地区要抓住文旅融合契机,把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发展优势,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