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创新生态检察工作机制,为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的生态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通过依法履职、精准监督,察右后旗检察院不仅守护了火山地貌的独特生态,也为当地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力量。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闻名,近年来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为此,察右后旗检察院主动作为,将生态检察作为检察职能新的着力点,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生态修复监督,确保景区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检察院联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机制,对景区内的非法采矿、乱砍滥伐、违规建设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近年来,共办理涉生态环境案件49起,督促修复受损的草原2800余亩,清理生活垃圾180余吨,有效遏制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察右后旗检察院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针对景区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提起公益诉讼,推动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例如,针对景区周边草原退化问题,察右后旗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并持续跟踪监督落实情况。

此外,检察院还创新“生态修复+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受损生态区域的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例如,在火山地质公园内设立生态修复示范区,将修复后的区域打造成生态教育基地和旅游打卡点,既提升了景区的生态价值,也为游客提供了新的体验项目。
为增强群众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察右后旗检察院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设立法治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向游客和当地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绿色旅游理念。

同时,检察院还联合景区管理方,推出“生态保护志愿者”项目,鼓励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景区环境保护。通过全民参与,景区内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不文明行为显著减少,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察右后旗检察院的生态检察工作,不仅守护了火山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通过依法履职、精准监督,推动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了生态旅游的“察右后旗样板”。

察右后旗检察院检察长郝小平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生态检察工作,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为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在察右后旗,生态检察不仅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利器,更是推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里,法治与生态相得益彰,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