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首 页      检察要闻      信息公开      检察风采      检察文化      视觉检察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公益诉讼
检察公益诉讼 为长城保护注入“法治力量”
时间:2025-03-2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乌兰察布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主动作为,全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责,将长城保护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推进案件高质效办理。
一、全方位挖掘长城保护线索
一是梳理全市两级院已办的长城保护案件,通过“回头看”复查问题反弹情况,总结前期办案经验,捋清后续监督路径。进行实地踏查,前往长城点段进行线索摸排,针对长城个别点段难以深入开展常规巡查的,借助无人机对长城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航拍。对于立行立改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符合公益诉讼立案条件的,层报自治区院批准后立案办理。二是加强对下指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带队赴基层院实地督导,业务部门强化指导,深入薄弱院开展“点对点”业务帮扶。深研细究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上,拓宽长城资源公益损害情况的监督视角。三是市院与市文旅局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交办属地检察机关。各基层院与相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磋商会、实地协同勘查等方式了解长城受损情况。

二、多层次凝聚长城保护合力
细分“三项举措”,一是形成跨区域保护合力。市院统筹部署文化和遗产保护领域跨区域协作工作,支持各基层院通过签订协作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反馈、办案协作、业务交流等机制,形成跨区域协同治理良好格局。在跨区域协作的推动下,办理了2件其他省市移送的长城保护案件,向其他省县检察院移送了2起长城受损线索。二是借助外脑把脉会诊。充分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作用,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在长城被破坏遗址现场参加公开听证,共同把脉,找准症结。行政机关整改回复后邀请大家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回头看”,跟踪观察、助力提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成效。三是营造共护长城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多媒体平台,及时推送宣传长城保护的做法和成效,提升专项监督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邀请长城沿线村民、村干部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及时反馈公益受损问题;深入长城周边农户入户宣传,鼓励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联合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进行长城保护法治宣传,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检察公益诉讼故事。

三、优办案提升长城保护质效
深化“三个效果”。一是加大办案力度。将长城保护工作纳入年度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重点,共排查出长城遗址被耕地侵占、遗址围栏被破坏,保护范围内搭建建筑物,遗址被挖掘破坏等8类24项长城遗址受损情况。立案14件,制发检察建议12件,起诉1件,磋商1件。二是延伸办案触角。通过办案,共增设保护长城点位8处;设置长城保护标志牌、界桩387个;设立15名长城保护员,共同保护长城;督促清楚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构筑物738平方米;修复长城保护范围内生态环境面积1000平方米;争取文物保护资金640万元,进行长城文化保护宣传,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份;与长城周边农户签订沿长城耕种保护承诺书;督促拆除3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并恢复原貌。三是宣传办案成效。凉城县院《七地检察院启动跨区域长城保护协作行动》、丰镇市检察院《不让古长城再“哭泣”》被《检察日报》刊发;察右前旗检察院、察右中旗检察院等多地经验材料被国家级刊物刊发。

此外,全市办理旧古城遗址保护类案件5件,保护旧古城遗址3处。清理旧古城遗址周边堆放垃圾一处,并设立保护围栏;加强旧古城遗址内违规放牧监管,安装12处监控,增加每周一次巡查,发动60余人次对周边农户开展普法宣传;将一处被雨水冲刷、遭到破坏的旧古城遗址纳入2025年防洪项目,预计今年5月开始施工。
检察公益诉讼在长城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长城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也推动了长城保护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进程。未来,乌兰察布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大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力度,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提升长城保护的工作水平和效果。


  通知公告
·关于对2023年乌兰察布市检察机关 考试聘用制书记员递补人员的公示
·关于对2023年乌兰察布市检察机关 考试聘用制书记员递补人员的公示
·关于对2023年乌兰察布市检察机关考试聘用制书记员递补人员的公示
·关于对2023年乌兰察布市检察机关 考试聘用制书记员递补人员的公示
12309检察服务中心
采购业务公告
法律法规
  专题专栏
公益诉讼
扫黑除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