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水”变“清流”,生态环境治理长效化
2023年小东滩污水处理厂因超量污水不能及时处理直接导致污水管井破裂,污水外泄污染周边环境。集宁区检察院立即对相关行政单位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并进行整改。集宁区检察院经多次开展“回头看”跟进监督案件办理成效,如今的小东滩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完成扩建项目工程,处理规模从原来的1.5万吨/日提升到了现在的3万吨/日,可满足污水处理的日常要求,彻底解决了因处理能力不足而引发的污水外泄问题。该案获评自治区2023年度“为民办实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从原来的一条臭水沟到今天的这一片麦田,这其中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这样的办案效果就是对检察服务保障改善民生最有说服力的宣传。”人大代表说。
二、“便捷”到“安全”,饮水安全监管规范化
“叮!”随着扫码声响起,代表们通过手机直观地看到晨光花园小区现制现售饮水机的“健康档案”,小程序中清晰地显示着水质检测情况、滤芯更换时间、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据检察官介绍,今年3月,集宁区检察院发现辖区内很大一部分现制现售饮水机无更换滤芯记录、卫生清理不干净,存在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截至目前,集宁区检察院通过办理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已督促完成了对辖区内450余台饮水机信息公示二维码的张贴,同时居民还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反馈问题。有效解决了传统公示方式所带来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纸质材料易破损等问题,实现了“一码公示”“码上监督”工作全覆盖。
三、“无序”到“规范”,深化“六个行动”常态化
集宁区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的“六个行动”,为避免造成宝贵水资源的无序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和区域供水平衡,对辖区内多处存在非法取用地下水的行为开展公益诉讼,现已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对17口违规自备井予以封停,彻底切断非法取水源头,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无序开采势头。
调研最后,集宁区人大代表指出,通过此次调研大家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检察工作就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为了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后,检察机关要继续做好公共利益的“守护者”,法治文明的“传播者”。下一步,集宁区人大将依托今年建立的《关于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贴近基层、了解民意的优势,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办案线索,进一步拓宽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发现渠道,让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同频共振,为保障群众美好生活协同发力。